如果是好事,应该树立为榜样。
据悉,目前有许多新的糖尿病药物或者老药物复方制剂正在开发中。目前,该药已经开始进行晚期试验。
今年6月份公布的LY2605541中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药与来得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糖控制疗效,而且还有减肥效果。而Janumet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和Juvisync已经获得批准。但不管怎样,糖尿病新药的研发步伐仍在持续行进中。在7月份,强生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Evotec及哈佛大学签署了一项协议,获得了旨在刺激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再生的小分子和生物制剂许可授权。该药与基础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的Ⅲ期临床数据令人振奋,公司计划今年年底向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提交上市申请。
药物名称:LY2605541 药物类别:胰岛素 研究阶段:Ⅲ期 开发者:礼来/勃林格殷格翰 礼来和勃林格殷格翰也在合作开发糖尿病新药。在欧洲,该药还处于审评中。这种长期延续的行政化办刊模式,使得很多科技期刊自身资源贫乏、资金来源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目标定位模糊、传播和发行渠道狭窄。
当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低谷中徘徊时,国际科技期刊正在朝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院士如是说。与此同时,中国的研究产出数量(英语论文发表数量)也相当可观。如果仅以数量为标尺,中国称得起科技期刊的量产大国。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副社长黎国华认为。以德国的施普林格科技出版集团为例,其全文电子期刊已超过2500种,该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在此次论坛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图书馆购买模式正由纸质转向电子版,预计未来5年,图书馆在纸质期刊上的花费会锐减51%,以至于纸质与数字期刊的预算比例会达到12%∶88%。
但是他透露,确实有少数内地的科技期刊办得很糟糕,很可能会被SCI数据库剔除。我认同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编辑部并入出版企业的做法,由社会效益和效果来决定其生存,由市场法则来决定其优胜劣汰。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毫不讳言优秀论文外流对国内科技期刊的伤害。有学者直言,科技期刊几成中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
相比于学术层面的障碍,国内科技期刊在经营层面处于更深的围城,现行管理体制让许多科技期刊步履维艰。SCI数据库所属的汤森路透集团北京代表处业务经理宁笔介绍说,从2004年到2012年,增长约一倍,达到了100多种。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化改革。我国科学研究现在是两头在外,仪器买进来、论文发出去。
然而,在看似乐观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难以回避的隐忧。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表示,抓紧完成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使其成为新型市场主体。
一旦面对市场化竞争,自我生存能力的羸弱暴露无遗。如果仅以数量为标尺,中国足以担得起科技期刊大国之名。
对国内外期刊要一视同仁,承认中国期刊和国际期刊的同等重要性,不采取双重标准。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呼吁,要改革旧有的奖励和职称评定体系,放弃片面追求SCI评价体系的做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说。目前中国内地只有200多种英文期刊,其中约有60%被SCI收录。应该说,投入巨资建设先进的数字平台,使期刊资源产生积聚效应,已成为国外知名科技期刊和出版集团的共同选择。中国的科技期刊近些年被SCI收录的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相形之下,国内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步伐显然落于人后。作为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数据库,SCI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被视为评价一个国家学术期刊水平的标志。
在科技论文外流的原因一题中,不少学者都选择了外部评价体系方面原因,科技评价、职称评聘、奖励制度等均以外国科技期刊为高水准这一项。质量之忧 国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普遍不足,几成中国科技体系短板 中国要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大国、强国,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一批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和战略方向的国际顶尖、影响深远的学术期刊。
他甚至认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中国的英语论文发表量会在10年内超过美国。有学者表示,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不仅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也与自身科技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近些年,虽有《细胞研究》、《分子植物》等科技期刊冒尖而出,但大多数科技期刊依然难逃国际影响力低、学术公信力差、市场竞争力弱的困境。发展之殇 沿用落后出版流程和管理模式,数字化出版明显滞后 纸质期刊最终要被数字期刊所取代,这样的预言正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潮中,一步步变为现实。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科技期刊围绕提高期刊的转摘率和引用率做文章,想方设法追求各种检索数据,以能被收录为荣。不过,面对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潮流,有学者表示,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如果抓住机遇、借势而为,也是我国弯道超车成为科技期刊强国的好方法。
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约为5000种,约占全国现有期刊总数的50%,数量仅次于美国。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看来,科技期刊几成中国科技体系的短板
阿斯利康认为,这一合作模式将帮助该公司更高有效和低成本地进行研究,同时保证临床项目的高质量。9. 拜耳和科文斯 2012 年5 月,拜耳刚刚和科文斯签署了一个晚期阶段研究的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
而在此之前,2008 年8 月,科文斯已经与礼来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对于科文斯来说,交易使得它以2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赛诺菲的两处欧洲机构,并获得 了赛诺菲的化学、生产和质控服务。
对于科文斯来说,这个协议签署后,未来几年,来自拜耳的业务将占该公司晚期研究业务总收入的大约50%,这个数字有可能达到1.25 亿美元。1. 辉瑞、 Icon 和Parexel 两年前,辉瑞宣布它需要削减数十亿美元的研发预算,并寻求新的削减成本的方法。虚拟业务模式可以使较小型的CRO 公司和制药公司合作,而无需建立一个大型的工作设施。当时,葛兰素史克的发言人Claire Brough 说,这 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简化临床开发,显著提升效率,改革公司研发体系的一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对药企更有利但较少采用的方法是战略合作。今年3 月,William Blair 的股票分析师John Kreger 指出,FSP 模式已经引发了一些大药企比如礼来、默沙东和赛诺菲的兴趣。
但是,对Icon来说,这是该公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0 年,葛兰素史克与Parexel 和PPD 签署协议, 选择这两家CRO 公司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随着对外包需求的增长,已有的合作关系就需要重新构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根据媒体的报道,合作方宣布,武田制药的目的是实现一个全球项目的外包策略以提高效率。